火場中的『天眼系統』!FPV 穿越機如何成為消防員的第三隻眼?

火場濃煙瀰漫、視線受阻時,消防員如何「看見」受困者的位置?
過去 13 年的消防生涯裡,我曾無數次參與第一線救災,深知無人機能有效提升消防員的安全性與救援效率。然而,在台灣,真正發揮無人機最大潛力的消防單位仍屈指可數——這不僅僅是硬體設備的問題,更關鍵的是 高層決策與基層人員的培訓和實戰應用,遠遠落後於科技發展。
事實上,即使是消防員本身,也未必真正理解如何正確使用無人機。無人機的操作與戰術應用並非簡單的飛行技術,而是一門需要系統化訓練的專業技能。
然而,2024 年 12 月 19 日的 台中全聯倉儲火災 讓我看到了改變的契機。這場救災行動中,台中市消防局首度動用 FPV 穿越機,讓無人機能夠在火場內部高速穿梭,穿越濃煙與障礙物,為救援行動提供前所未有的視角。我當下意識到——總算有人真正理解無人機該如何在災難現場發揮關鍵作用。雖然這之中仍有許多需要優化的細節,但台中消防已經跨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因此,我想透過這篇文章,與你分享 無人機如何成為火場中的「搜索之眼」,並且最終成為消防救災的標準配備!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從全聯臺中倉儲火災談起 : 台中市消防如何用FPV 無人機改變搜救模式
2024 年 12 月 19 日,台中市大肚區的夜晚被熊熊烈焰照亮——一場重大火災在全聯倉儲工地爆發,短短幾分鐘內,濃煙便籠罩了整個工地。大火的迅速蔓延使得原本在建築內工作的工人們來不及逃生,有人困在高溫炙熱的倉儲深處,有人則因濃煙嗆傷倒地無法動彈。
消防隊接獲通報後,立即派遣人員前往搶救。然而,當他們抵達現場時,問題接踵而來:
- 火場高溫異常,部分區域溫度超過 800°C,消防員無法輕易進入。
- 濃煙阻擋視線,氧氣含量低,呼吸困難,甚至連高功率探照燈都難以穿透。
- 建築物有坍塌風險,內部結構隨時可能崩落,讓消防員的行動受限。
火場入夜後因仍未熄滅,指揮中心接獲報告:仍有 5 人受困,生死未卜。 傳統的搜索方式已經無法發揮效果,時間一分一秒流逝,生還機率越來越低。此時,台中市消防局決定祭出「秘密武器」: FPV(第一人稱視角)穿越機無人機。
穿越火場,從「上帝視角」變成「救援視角」
以往,消防隊雖然有空拍無人機,但這些無人機大多只能從高空俯視火場,無法深入建築內部。而FPV 穿越機的特點就在於——它不像普通空拍機那樣只能停留在高空,而是能夠高速穿梭在狹窄、封閉的環境中,就像是一隻靈活的小鳥,飛進人類無法抵達的角落。
當夜,一架 FPV 穿越機從倉儲入口疾速飛入,鏡頭畫面即時傳回指揮中心,所有消防員都屏息關注著螢幕。他們看到
- 無人機靈活穿越:它像是一名探路尖兵,在錯綜複雜的貨架間來回穿梭,避開高溫火焰與濃煙,飛向建築更深處。
- 熱像儀發現異常溫度:透過熱感應攝影,無人機偵測到某個貨架下方有異常的熱源分布,這代表可能有人受困!
- 即時監控,指揮官迅速決策:透過 FPV 第一人稱視角,消防隊長立刻下令:「該區域有受困者,請消防員 A、B 小組從東側通道進入!」
這次行動展示了 FPV 穿越機 在火場中的潛力,它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搜救模式,還在危急時刻拯救能夠最大化降低消防員的搜救能力負擔。無人機的靈活性和第一人稱視角,使其成為消防隊應對複雜火場情境的強大助力,未來將成為現代消防救災不可或缺的工具。
為什麼要用FPV穿越機,一般無人機不行嗎?
在火場救援中,許多人會問:「消防隊不是已經有無人機了嗎?為什麼還要特別使用 FPV 穿越機?」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了解 一般無人機 和 FPV 穿越機 之間的差異,以及它們在火場環境中的應用限制。
一般無人機的限制
傳統無人機(如 DJI Mavic3T)在消防火場救援上的主要應用是 高空熱源與延燒狀況監控,透過 GPS 定位與穩定飛行來提供火場的整體畫面。然而,這類無人機 無法深入建築物內部,並且將面臨以下挑戰:
- GPS 受限 :在封閉建築或濃煙中,GPS 訊號可能無法穩定運作,導致無人機無法精準控制或懸停。
- 體積較大 :傳統無人機體型較大,難以穿越狹窄空間,如門縫、貨架間或塌陷建築內部。
- 避障系統影響 :大多數無人機的避障功能依賴光學感測器,但在濃煙與昏暗環境下,這些感測器可能失效,導致飛行受限。
- 高溫與氣流影響 :火場中的熱浪與亂流可能影響飛行穩定性,使無人機難以精確操控。
FPV 穿越機的優勢
FPV(First Person View,第一人稱視角)穿越機,則是專為 高速、靈活穿梭狹窄環境 而設計,能夠解決上述傳統無人機的缺點,在火場救援中發揮關鍵作用:
- 不需依賴GPS :FPV 穿越機完全由飛手手動操控,不受 GPS 訊號影響,即使在封閉空間內仍能靈活飛行,但非常吃重無人機飛手的技術操作。
- 小型靈活 :體積輕巧,能穿梭於建築內部、貨架縫隙、倒塌區域,抵達消防員難以觸及的地方。
- 高速應變 :飛行速度快,反應靈敏,可以迅速搜索受困者或危險區域。
火場中 FPV 穿越機的使用時機 : 補足傳統無人機的盲點
儘管 FPV 穿越機具備強大的穿透能力,但它無法耐受高溫火源,若接近超過 150°C 的區域,電子元件與馬達可能過熱失效,甚至導致墜落。因此,FPV 穿越機的主要應用時機是 火勢受到控制後的入室搜索,當消防員無法立即進入建築內部時,無人機可以先行探查,確保環境安全後再讓人員進入救援。
傳統無人機雖然能提供火場的整體畫面,但 無法深入搜索,而 FPV 穿越機則能補足這個關鍵缺口,幫助消防員在極端環境下獲得寶貴的即時資訊。兩者相輔相成,才能真正發揮無人機救災的最大效益!
我常常一直強調消防隊必須清楚派遣無人機的使用時機點,並非盲目使用卻又不知道該拍攝什麼場景。就本次的台中全連倉儲大火,台中消防的FPV穿越機使用時機點就抓得非常正確,並且能夠成為消防隊的搜救之眼,我們不需要達到百分百,但至少做到提升50%的效益,畢竟人力的耗損就是消防隊在火場搶救上的硬傷害。
消防應用反思 : 無人機應該是「消耗品」,而非「精品」
許多人對無人機的想法,往往停留在「高科技設備」或「昂貴器材」的概念,因此在消防單位導入無人機時,常會有一種錯誤觀念——「這是精密儀器,不能損壞,使用時要非常小心。」但在火場救援的實戰環境中,這樣的思維可能會阻礙救災效率,甚至影響人員安全。
精準運用與專業操控:讓無人機在火場發揮最大效益
火場救援的核心目標是「搶時間救人」,而不是「保護設備」。無人機的價值不在於它的昂貴程度,而是它能否在關鍵時刻提供即時情報,幫助消防員做出更快、更準確的決策。
在濃煙瀰漫、高溫炙熱、結構不穩的環境中,無人機的生存時間本來就有限。我們應該接受這個現實,並將無人機視為消耗品,而非昂貴的珍藏設備。若執著於「怕摔、怕壞」,反而會影響無人機的使用時機,錯失救援的黃金時間。
要真正發揮無人機在救災現場的最大效益,消防單位應該建立以下觀念與措施:
✅ 無人機應該「敢用、不怕壞」:
將無人機視為一次性工具,降低心理門檻,讓第一線消防員在必要時刻毫不猶豫地派遣無人機進入高風險區域。
✅ 選擇「便宜、耐操、可快速替換」的機種:
FPV 穿越機相較於傳統空拍無人機成本較低,即使損壞也能快速補充,避免因設備過於昂貴而限制使用時機。
✅ 確保數量充足,建立輪替機制:
在長時間的救援任務中,無人機可能因電量耗盡或損壞而無法使用,因此應確保現場有足夠數量的機體,讓無人機能夠不間斷地提供情報支援。
✅ 強化飛手訓練,減少不必要的損耗:
高度訓練無人機操作員,提升機體的飛行技巧,降低誤操作導致的損壞風險,並在複雜環境下仍能迅速獲取關鍵情報。
消防無人機的價值不在於它的硬體價格,而是它在生死交關的瞬間,能否發揮最大作用。當我們真正建立「無人機即消耗品」的觀念,讓它在救災現場發揮無可取代的作用,這才是科技應用的真正意義。
結論 : 跨出第一步,就是進步的開始 !
在 2024 年 12 月 19 日的全聯臺中倉儲火災中,台中市消防隊展現了台灣消防救災技術的一大突破,為救援行動帶來前所未有的效率與精準度。這不僅是無人機技術在消防應用上的重要里程碑,更象徵著台灣消防救災模式的轉型。
或許這次的應用仍有許多可以優化的細節,但重點是:他們跨出了第一步!
這第一步真的很需要正職消防隊同仁對無人機在火災應用的堅持與熱忱,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參考這為台中消防的無人機專家學長 張喬志 的Yotube頻道,他常常分享他在第一線使用無人機救災的視角和相關消防常識,很值得大家多多參考,相信可以給你帶來很多啟發和驚喜。
消防要實現科技救災真的不是只有買好設備就叫做科技救災….許多創新技術在消防體系內的導入往往面臨挑戰,可能是來自傳統思維的抗拒、資源的不足,或是對新技術應用的不熟悉。
但台中市消防的實踐證明,只要願意嘗試、敢於創新,科技便能成為消防員的最佳戰友,幫助他們在最危險的環境中做出最快、最精確的決策。
在此,祝福各位消防英雄都能夠在任何救災任務中順利下庄 !
本篇文章影片素材授權來源 : 張喬志

Responses